拆旧楼筑新居,畅路网兴民生,金昌拆迁幸福图景,挖掘机晨雾中谱写新篇

金昌 更新于:2025-10-16 05:31
  • 耄耋旮旯
    拆旧楼筑新居,畅路网兴民生:金昌拆迁背后的幸福图景

    挖掘机的轰鸣打破晨雾,老楼的砖墙在有序中逐步退场;测绘仪的激光划破田野,铁路征地红线清晰勾勒出发展轨迹。近年来,金昌市以拆迁改造为笔,在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画卷上,书写着“住有宜居”与“业有新途”的民生答卷,让每一处拆迁现场都成为幸福生活的起点。

    城市核心区的棚户区改造,是金昌拆迁工作最鲜活的注脚。金川区滨河路街道龙泉里社区2号区的老住户们对此深有体会,这片始建于1962年的居住区,40栋楼房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,也累积了诸多难题:墙体开裂、管道老化,6楼住户爬楼如同“闯关”,50平米的房子挤着祖孙三代。2021年,这个涉及1038户的片区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,总投资近12.4亿元的改造工程分三期推进,由市建投公司负责实施,用“拆旧建新”的方式唤醒这片老旧土地。

    “两套小房换一套大电梯房,这日子有了新盼头!”居民翟慧的话语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。按照项目征收补偿方案,她以1:1.1的比例进行产权调换,从两套50多平米的旧房搬进了127平米的新房,南北通透的户型、齐全的配套设施让老人笑开了花。同样受益的还有柴长礼,他和儿子各自置换了新房,前后楼的距离让照料老人变得格外方便。为了让拆迁工作暖民心,街道创新采用“党建+拆迁”模式,党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、听诉求,用耐心换民心,确保了改造工程顺利推进。如今,新建的龙首诗苑安置小区里,雅致的高楼错落有致,第一批住户已开启新生活,实现了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宜居”的跨越。

    与棚户区改造同步推进的,是覆盖更广的老旧小区提升工程。2022至2024年间,金川区累计投入7.1亿元,完成35个老旧小区、532栋楼的改造,惠及15812户居民,改造面积达156万平方米。广厦花园小区曾因楼顶漏水问题让居民不堪其扰,邻里间常因此起矛盾,改造中施工人员针对易开裂位置采取多重防护措施,彻底解决了漏水难题,居民杨长生终于不用再为雨天发愁。新华路街道的金盛华城小区则告别了坑洼路面与停车乱象,新粉刷的外墙、规划有序的停车场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,居民李新坦言“住着更舒心了”。

    更令人期待的是,金昌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相结合。新华路街道申报的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已落地实施,昌安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,亲子空间、书画室、日间照料中心一应俱全;室外足球场上活力四射,儿童公园里笑语盈盈,慢道系统串联起居民的日常休闲。这些改造不仅修好了“房子”,更温暖了“人心”,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。

    视线转向乡村,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正在重塑农村人居图景。永昌县河西堡镇沙窝村的李玉梅曾住在山脚下的土坯房,“下雨就担心塌墙”是她多年的心病。2023年,在避险搬迁政策支持下,包括她在内的194户村民搬进了毗邻工业园区的新社区,客厅宽敞明亮,厨房家电齐全,卫生间24小时有热水,彻底告别了过去的不便。这个安置点由专业设计院量身规划,“依路而建、产居融合”的布局让村民既能享受城镇配套,又能就近务工。卫生服务站、学校、体育公园等设施的建成,让“村民”向“市民”的过渡无缝衔接。2024年,全市1297套集中安置房已全部入住,2025年还将有948户居民搬进新家。

    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工作,则为金昌的未来发展铺就快车道。兰张三四线铁路金昌段建设项目征收工作正稳步推进,按照规划,2025年3月底前将完成沿线各类土地及建(构)筑物的征收安置补偿。此次征收范围涵盖铁路正线、站场等永久用地,以及因建设产生的边角地、管线迁改用地等,涉及学校、医院、民房等敏感建筑物的征收需严格遵循环保要求与安全标准。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,金昌成立了市级征收工作专班,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,联合政法委、发改委等12个部门协同发力,县、区政府则负责具体丈量登记与补偿方案制定,确保征收过程依法依规、公平公正。

    从城市棚户区的“拆旧建新”到老旧小区的“提质焕颜”,从乡村的避险搬迁到交通项目的征地建设,金昌的拆迁工作始终坚守“民生为本”的初心。这里既有翟慧、李玉梅们的安居笑脸,也有社区配套升级的民生温度,更有基础设施完善的发展底气。随着一项项工程的推进,金昌正以拆迁为契机,让城市更有品质,让乡村更具活力,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变迁中触摸到幸福的质感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