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同乐7
金川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。
这消息搁朋友圈一刷,好些甘肃老乡都跟过年似的——毕竟金昌这地儿,除了戈壁滩上的风车,最出名的就是金川集团了。说实在的,我头回听说这企业能进全国500强前60,去年还第78呢,这一下蹿了18位,搁职场里都算“火箭式晋升”了。
咱先唠唠这588亿多美元的营收是啥概念。换算成人民币,差不多4000多亿吧?啥家庭啊能有这收入?就拿咱们普通打工族来说,一个月挣1万,得干300多万年才能攒够这数。不过人家可不是靠“攒”,是实打实干出来的——采矿、冶炼、加工,从地底下挖矿石,炼成铜、镍这些工业“粮食”,再卖给造汽车、造手机的厂家,这一条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?
金昌这地方我去过,戈壁滩上风大得能把人吹跑,可金川的厂区那叫一个热闹。前两年去采访,车间里的机器24小时转,工人三班倒,连食堂的师傅都得掐着点送夜宵。当地人说,金川效益好,周边饭馆、超市、出租房的生意都跟着火,连房价都比甘肃其他地儿高那么一截。你说这企业对地方的贡献大不大?
再说说这500强榜单。财富中文网发的,可不是啥野鸡排名,全球都认。能进前60的,要么是银行、石油这些“巨无霸”,要么就是像金川这样在细分领域扎根极深的企业。金川的主业是有色金属,尤其是镍,全球储量排得上号。这些年新能源产业火了,电动车、锂电池需求蹭蹭涨,镍作为电池关键材料,价格也跟着往上蹿。金川抓住这波机遇,扩建了几个冶炼厂,技术也升级了,产量和利润自然水涨船高。
不过咱也得说句实在话,这成绩来得不容易。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,好多矿企亏得底朝天,金川也咬着牙扛过来了。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,运输受阻,矿石运不进来,产品运不出去,工人都居家隔离,当时好多人都替金川捏把汗。结果人家一边防疫一边保生产,厂区封闭管理,工人吃住在车间,硬是没断一天工。这哪是“运气好”?分明是平时攒的底子厚,关键时候顶得住。
现在都说“国企要挑大梁”,金川就是个好例子。它不只是甘肃的金川,更是国家的金川——镍产量占全国90%以上,好多尖端科技领域的材料都得靠它供应。前阵子看新闻,金川还在搞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,说要抢占全球市场。你说这不是“国之重器”是啥?
当然,也有人会说,这营收里有原材料涨价的因素,不算“真本事”。可咱得明白,能在涨价周期里抓住机会,把利润转化为技术和产能的提升,这才是真本事。就像种庄稼,赶上雨水多的年份,有人只知道多收粮食,有人却趁机改良土壤、买新农机——金川显然属于后者。这些年他们投了不少钱搞环保,原来的尾矿库改造成了生态公园,车间里的粉尘少了,工人的防护装备也升级了,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。
说到底,金川的进步不是偶然,是几代人扎根戈壁、吃苦耐劳的结果。从当年的“三线建设”到现在的高端制造,从“挖矿石卖钱”到“全产业链布局”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。这次进500强前60,既是荣誉,也是压力——后面的企业肯定在盯着,市场也在变,金川得继续往前跑才行。
咱普通老百姓看这新闻,除了骄傲,可能还想知道:这企业好了,咱普通人能沾啥光?其实就在身边——金昌的菜价稳了,出租车司机拉客多了,甚至年轻人找工作都多了个选择。更长远看,金川这样的企业强了,国家工业的底气就更足,咱们用的手机、开的车,都能用上更便宜、更优质的材料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